2010年9月1日星期三

東日誌 2010-09-01 長線目標比短線盈虧重要 (全文)

我在197612月剛剛到香港的時候,恒指還不過是區區400點左右罷了。而在73/75年全球股市困難時,恒指更曾跌至150點。後來我在香港定居後,恒指總算回升了一點。

在幾天之內,我就將所有移居津貼(3,000港元)投資在了股市,因為我知道當時所有股票,論資產、論盈利,都是處於非常值得購入的價位。3年後,在1979年年底,恒指達到了 700 點,不過我卻沒有賺到什麼,因為我購入的都是仙股,經不起什麼風浪。

1982年中,恒指已攀升至1,300點,幾乎是1979年年底水平的兩倍。後來戴卓爾夫人訪華,當時她們跟她的歐洲同事態度十分傲慢,直稱香港是英國的土地。鄧小平也沒讓她好看,結果恒指在8個月間狂瀉,跌至198212月的676點。

  

不久之後,恒指就進行了大翻身,狂升60%。儘管後來出現了佳寧詐騙案,不過在 1983年 3月,恒指還是達到了1,067點的高位。之後的18個月,都圍繞著中英往還多個回合的談判,每次跟中方代表會晤後,港督尤德都用「有用且具建設性」的字眼來形容會談。1984年,英方最終同意將香港完全歸還中國,而到了198710月,恒指已翻了3倍,到3,000點,不過在接著的4天裡,由於華爾街股災,港股停牌,恒指狂瀉60%


後來在19896月,恒指又翻倍到3,200點,不過天安門事件又讓恒指在瞬間跌了一半。當時也許應該要買入股價為1元的長江(1),要知道在後來的20年裡其股價升了100倍。

1989年至2007年的18年間,恒指從天安門事件後的1500點躍升了12倍,達到18,000點。不少在19961997年置業的人都眼睜睜看著自己在數個月間成為了負資產一族,一場長達6年的熊市也持續到2003年中。當時外國投資銀行沽空任何跟香港有關的東西,包括港幣、港股和期貨等。港府決意入市干預。當時還以為1992年適用於英國銀行的方法能奏效,結果卻大錯特錯。


1998年至2007年,香港儘管經歷了禽流感、非典型肺炎等的跌盪,恒指還是從6,000點飛速增長至32,500點,足足翻了4.5倍。後來在2007年,熊市再現,恒指又再暴跌66%至 10,000 點。自200810月,恒指又再升至目前的20,800點,兩年間升了100%,也不簡單。

自從197612月起,34年間恒指升了52倍,這還沒算上每年3-4%的回報。考慮到所有恐慌事件、佳寧事件、回歸中國等的事件,恒指實際上已翻了70倍。

34年間70倍升幅,不算差吧?對於忠實和明智的投資者而言,這絕對是好事,不過這種人現在已很少。相比之下,標準普爾的升幅不過是6倍。

  

我不是說在接下來的34年內恒指能再翻70倍,不過以10%的年複式增長率算,再加上股息,恒指能升個30倍,達到624,000點。

  

當下次談及港股,有人不以為然時,你或可跟他分享以上事實。他或者也想知道,長線目標比短線盈虧重要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