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1日星期三

東日誌 2010-08-30 要投資,莫沽掉 (全文)

「最殘忍的謊言,往往都是靜默的」

一些最優秀的基金管理人才,無論是過去或是現在的,都有意無意地忽視掉所謂「有力機構」的前瞻和意見。聯儲局、國際貨幣組織、國際石油組織、大型公司的行政總裁、總統、首相等,個個都寧願將謊言包裝得美輪美奐,而不欲告訴大家難受的事實。
 
 
實際上投資巨頭一直都在尋求以合理價格,買入未被瘋狂大眾染指的公司。這也是金融市場的歷史。
 
 
這些投資專才完全知道利率、油價、商品、債券、科技和金價等的情況,但卻刻意只講目光放在長綫前景。跟公司內部人士交談,甚至詢問競爭者公司的看法,往往能得到誠實真確的消息,這些消息也很有價值。資產負債表分析、營運資金分析、銷售情況分析等都是曾是投機業務的必要部分,現在這些卻被看成一堆無用的東西。
 
 
美國聯儲局主席到底能否提供有用的資料?穆迪到底有沒有留意到個別公司的存亡?總統又會否對AppleAmazon、星巴克或是麥當勞等發表驚人言論?難說。那麼為何還要聽他們的說法?
 
 
我們從投資人才身上所能學到的,顯而易見;除了一樣。

在市況不尋常的時候,將投資胡亂交託給不顧客戶現在和未來利益的投資經理,是十分冒險的。實際上不少投資經理都只懂得胡亂指揮一通,在那邊興風作浪,好讓眾人一頭栽進來,然後才發現又再遇上一次「不幸的投資失利」。這些都是為了讓投資經理獲得佣金和管理費用。
 
 
早在1999年納斯達克泡沫之前的15年,當時微軟、思科和英特爾根本還無人認識,更遑論購入它們了。實際上它們的股價幾乎每年翻倍。8599年間,微軟的股價上升了100倍,思科的升幅更驚人。當時有人跑到你面前告訴你這是個好機會嗎?實際上上百萬人在2000年才開始購入微軟,結果股價在過去10年內暴跌了50%

如果我在90年代初沒有認識到我這位喜歡玩板球的顧問朋友的話,我還不知道科技股的意義。早在其他經紀發現科技股的潛力前,我的朋友已留意了它們多年。其獨到的分析,當時根本無人欣賞。直到98/99年時,科技股才走進了人們的眼裡,並走到高位。11年了,這些股票的價格還是只剩一半,假設它們還未倒閉的話。

只要肯下苦功,你不需要所謂傳媒的報道或是什麼行政總裁的言談,也能成功。不是說一個行業受歡迎就是值得購入的。

現在內地市場難以進入,公司的品牌效應非常扎實,資產淨值比率良好,而且還沒有負債,年增長也往往能達到40%。不過,投資者卻堅持認為內地即將要爆發樓市和銀行業危機,另外又會出現一連串8級以上地震將內地夷平。這算是什麼觀念啊?實際上這預示著我們內地市場的轉捩點很快要出現了。
 
 
我所認識的堅定的看漲者,每分每秒都在留意這內地的動向。我確信內地市況的上升是必然的。
 
 
07年期A股股價就下跌了70%,而現在各大公司盈利都在增長,我想這裡所意味的機遇,顯而易見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