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噢,這不是個不道德的行業嗎?」
高盛挽回面子並且擺脫美國證券及交易委員會(SEC)控訴的機會來了。SEC控告高盛在和對沖基金P合作銷售一部分抵押債務證券時有詐騙的嫌疑。行政總裁Blankfein則矢口否認相關的指控,不過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後,他總要為之負上代價。
這些抵押債務證券的價值總和達10億元美金,但高盛卻為次按動用了200億元美金,將之售賣給客戶,並說服AIG去作擔保。十分了解抵押債務證券的P,突然轉向並將之沽空,認定這些抵押債務證券為無價值的資產。為此P賺得了10億美元,高盛的客戶們,則損失了10億美元。
有趣的是,P通過沽空這些無價值的抵押債務證券,為自己的客戶獲利,並且獲得了人們的讚賞。有報道指,在整個沽空次按的過程裡,P總共獲利250億美元。
這當中的一些問題包括:
- 除了AIG擔保的抵押債務證券外,高盛還有什麼產品價值達190億美元?是不是有什麼內幕消息的流出,又會否有新的控告?如果是的話,誰是這些消息的去處?高盛到底還賣給投資者多少沒有AIG作擔保的抵押債務證券?
- P又如何?內幕交易似乎到處都是,客戶希望撤資離場。P會否受到控告?
- 高盛將價值200億美元的抵押債務證券風險,轉嫁向AIG,然後要靠著美國納稅人來拯救。到底高盛在AIG潰敗的事件裡扮演了什麼角色?還有誰將風險轉嫁了給AIG?
- 靠著AIG擔保價值上10億的抵押債務證券,高盛獲利了140億美元。它是不是早就知道壞賬會出現?向投資者銷售垃圾債務,會不會造成利益衝突?
- 美國和歐洲的銀行早在金融風暴發生7年前,就開始著手製作價值達3萬億美元的次按債務,如今是否會有全球調查行動?
- SEC向高盛提出民事訴訟,但這最終會否演變成一場刑事控訴?
- 購買了抵押債務證券的高盛客戶能否提出訴訟?
- 有一小部分的基金和投資者,通過沽空抵押債務證券而大有斬獲。由於能預先看通這個複雜的金融市場,他們的慧眼受到了華爾街的讚賞。在這些精英裡,有沒有人獲得過銀行的內幕消息?到底有多少獲利是來自內幕消息,又有多少是來自他們自己的真材實料?
- 其他對沖基金會否受到調查?
- 高盛和其他涉嫌詐騙的機構會面臨什麼?逆境?順境?還是其他?
我想我對以上大部分問題都有解答,不過我不認為SEC或是其他監管組織有頭緒,知道該如何繼續這場控訴。
在這種情況下,公義是不可能被伸張的。人們永遠不會知道真實的內情,也不知道整個金融市場的運作如何。也許在這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風暴裡,沒有人需要坐牢贖罪。因為該負上責任的,是西方銀行。
說到西方銀行和它們的海外分支,我真的是相當的厭惡。它們提供無意義且偏頗的分析,無用的建議,還有結構複雜的垃圾產品。我不會購買它們的股票,因為它們的資產還有再下調的空間,管理層還是相當的不穩定。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,可以問問率先調低花旗評級的Meredith Whitney。
高盛和其它金融機構都很可能沒有長綫儲備資金的遠見。它們對於喜愛大手交易的投資者的追求,並從之獲得成就感的想法,終會讓它們再一次的研發出複雜、且讓人難明的金融產品,並鎖定利潤。這個過程會持續下去。跟隨大型銀行的建議,不會讓你富有起來,而是越來越貧。
我最關注的問題,是巴菲特會如何處理手上50億美元左右、行使價為115美元的高盛可換股債券(獲利10%)。他會否繼續持有,希望高盛會回到以前的光輝?或是現在就拿著20億美元離場?也許他知道高盛的股價會下挫,其滾存至今的聲名最終會不值一文?
巴菲特不喜愛賣掉持股,但他確實有賣掉其37%的穆迪持股。這家老牌評級公司曾將AltA和次按評定為AAA級。多年來收受高盛的錢,並因此輕易地賺取了淨收入的40%,間接導致了風暴的出現,穆迪的誠信備受猜疑,而且它也從來不完全清楚到底自己在評級的是什麼。巴菲特有見及此,賣股離場。不知情的投資者在穆迪、標準普爾和惠譽國際的推薦下,買入了垃圾債券。不過這些機構可以全身而退,高盛是否也一樣?
讓我們探討一下:
高盛將價值上10億的垃圾抵押品,包裝成無價值的次按抵押債務證券,然後賣給顧客,賺取豐厚利潤,然後在洞悉市場將要轉壞時,倒戈沽空。
它煽動AIG為它作200億美元的擔保。AIG隨之潰敗。
高盛和其他銀行,同時拒絕合理評定抵押債務證券和信貸違約掉期的價值,即使美國房地產市場已出現隱憂。它們利用人工的粗糙電腦模型來為這些產品定價,這些定價和事實相差之遠,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一場陰謀。
因此,一眾銀行(包括高盛)繼續包裝次按抵押,並在備受誤導的市場裡大有斬獲。提早贖回率的飆升,在加上美國房產的掉價,迫使它們放棄上萬億元的勾當,結果幾乎讓全球金融市場癱瘓。
高盛大量地沽空抵押債務證券,當中一些更是它賣給客戶的債券,以圖獲利。而這些買家剛好又是這些客戶,當然他們不可能知道高盛的立場跟自己是恰恰相反的。與此同時,高盛的定價系統是有利沽空(也就是高盛自己)的。這些投資產品幾乎掉價到零元,而客戶則幾乎損失投資了的每分每毫。
如果SEC已經盡了力的話,我為此感到遺憾。似乎SEC沒有看見整個大環境,當中的欺詐涉及發行者、造市者和交易員等等;而高盛正正就是這場欺詐的幕後黑手。
那些在抵押債務證券和信貸違約掉期損失慘重的人,清楚知道高盛是個什麼東西。為什麼它們不將一時的難堪放在一邊,共同幫助SEC去進行調查呢?SEC正在打一場艱難的仗,它需要鐵證來拆穿一場由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們策劃的陰謀。美國的納稅人應該要有追索權。
為什麼奧巴馬總統不提倡進行問責?這比設立無所作為的金融監管機構更重要。維持現狀只會令那些騙子繼續招搖撞騙。我們必須揪出真正的主腦。
在其他銀行宣佈龐大的債券價格下調(美林520億美元;花旗1,000億美元以上;摩根士丹利160億美元)的同時,高盛卻錄得驚人的獲利和員工花紅,不少是來自客戶所損失。我真的不明白主席Blankfein到底有什麼好得意的。他怎麼可能宣稱高盛沒錯?高盛的律師一再重覆這個論調,之後的股價下跌了10美元。這是不是在暗示著什麼?市場根本不相信高盛。
精明的巴菲特怎麼可能看不出來?他如何為繼續持有高盛來辯護?高盛,連同花旗、美銀、摩根士丹利、摩根大通、美林和德意志銀行,應該共同為這場風暴負上責任。不過在聯儲局、SEC和財務局的面前,個個都裝模作樣,以圖脫罪。這些銀行使一些最大型的評級機構,將它們的垃圾評級為AAA級,導致AIG的崩潰。2,500億美元的市值瞬間化為烏有。
現在告訴我高盛是不是有罪。如果你不同意我說的話,請你看看Michael Lewis所著的「The Big Short」。
來吧巴菲特,不要讓我們等得太久!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